傳統文化鼓勵,魯班精神傳承
看近幾年的市場表現,魯班鋸業發現,一味追求生產量和復刻舊產品的時代已經遠去,尋求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,成為了品牌形成自身獨特優勢的必然趨勢。
以“成本低、售價低”取勝的中國制造,正經歷著30多年高速發展后的深刻反思。有人說中國市場大而不強,低端機床市場占有率大,我國雖然能實現五軸聯動,但還有高等機床產品需要進口。
身處制造大國的人們遠赴鋸床、銑床等產品。這些外國產品憑借其強大功能與誤差值微米的制造,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。那么,對于中國制造來說,創新的突破口在哪里?
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博鰲儒商大會上,人們開始思考:中華傳統文化能否成為中國制造的機會點?
在齊魯大地上誕生許多先賢,魯班就是其中一位。魯班是工匠鼻祖,他在不斷積累生產勞動技能,豐富實踐經驗的同時,制造了很多工具,創制云梯作為攻城機械。
魯班精神,至今已有2500年時間。魯班改進工具,不斷創新,提高生產效率和工具實用性的精神久久刻在這片土地上。魯班鋸業秉承魯班的工匠精神,在鋸床、數控機床、金屬切削機床、金屬成形機床等產品加工時,都融入這種精神。
對魯班鋸業來說,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企業管理模式是新的啟迪和探索。中華傳統文化已不再是單純的形式:念在嘴上的口號或是掛在墻上的標語。文化已深深地融入了產品研發、制造等各個環節。
歡迎訪問魯班阿里巴巴https://lubanjuchuang.1688.com